最新公告:
社科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社科新闻 > 正文

【文化城之魂】(一)漓江的文化源头

——读郦道元《水经注·漓水》

来源:桂林市社科联 日期:2022-01-13 浏览:2298次 字号:T|T

【文化城之魂】漓江的文化源头
——读郦道元《水经注·漓水》
黄继树
 
   漓江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江河,她的每一滴江水,每一朵浪花, 都是有文化的,而且带有悠悠岁月的历史文化。千百年来,文化人给予她的赞美诗文及书画作品,更以成千上万计。由于受到丰厚的文化滋养,使漓江成为美甲天下的文化江河。
   有树必有根,有江必有源,漓江文化的根源在哪里?读一读北魏时期地理学家、文学家郦道元的名著《水经注·漓水》,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漓江文化的源头。
   郦道元(约 470—527)字善长,范阳涿县(今河北涿州)人。好学博览, 留心考索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,撰《水经注》,为有文学价值之地理巨著。《水经注》全书四十卷(原书宋代已佚五卷,今本仍作四十卷,乃经后人割裂改编而成)。此书名为注释《水经》,实则以水经为纲,做了二十倍于原书的补充和发展,自成巨著。《水经》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。一般认为约成书于东汉至两晋时期,相传为东汉桑钦或晋代郭璞所撰,原书早已失传,此书遂专附于郦道元撰的《水经注》而流传。
   《水经注》记载大小水道一千二百一十二条,一一穷原竟委,详细记述了所经地区山陵、原隰、城邑、关津等地理情况、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、人物、甚至神话传说,无不繁征博引,是公元 6 世纪前中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地理著作。引用书籍多达四百三十七种,还记录了不少汉魏间的碑刻, 所引书和碑刻今多不传。《水经注》全书文笔绚丽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
   我们来看看,生活在将近 1500 年前的地理文学家郦道元,是怎么记述漓江的,他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历史文化信息:
 
漓水亦出阳海山。
漓水与湘水出一山而分原也。湘漓之间,陆地广百余步,谓之始安峤,峤,即越城峤也。峤水自峤之阳南流注漓,名曰始安水。故庾仲初之赋《扬都》云“判五岭而分流”者也。漓水又南与沩水合。水出西北邵陵县界,而东南流至零陵县西南,迳越城西,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步骘,即是地也。沩水又东南流,注于漓水。
《汉书》所谓“出零陵,下漓水”者也。
——《水经注》卷三八《漓水》
 
   这篇《漓水》文虽短,但历史文化信息含量极为丰富。它首次向我们指明了, 漓江的文化源头是始安水。

   为什么漓江文化的源头是始安水?因为在多条注入漓江的河流中,始安水是首条接受灵渠从分水塘(渼潭)中引湘江之水入漓江的河流,她带给了漓江流域两岸先进的华夏文明,水润蛮荒,惠泽八桂。始安水与始安峤得名于何时,因何而得名,现在已无法考证,我们只能凭现有的资料做一番推测: 秦始皇派史禄凿灵渠,认为灵渠一通,岭南始安。于是费了很大劲才把“湘漓之间,陆地广百余步”的一段分水岭凿通,引湘入漓。然后与发源于分水岭南之桠子冲,南流约 2 千米至铁炉村头的一条河流相接,借用这条河流的河道,作为灵渠的半天然渠道,汇集漓江的多条支流,下流至溶江口,全程约 30 千米。有了这条自然河道,灵渠的工程量就减轻了许多。此水道实为灵渠关键水道。因为灵渠南渠渠道,全部由人工开凿的,从南陡口起至此而上仅一小段,以下则沿此水及下游的澪水扩展而成。


阳海山(清·罗辰 绘)

   灵渠完全由人工开凿的部分只有 3.9 千米,这 3.9 千米工程相当艰巨,作用至关重要。“这段的开凿,打开了湘江入漓的大门,是全渠十分关键的一段。”所以,凿渠的秦朝军民把湘、漓之间的分水岭命名为始安峤就不奇怪了。凿通了始安峤,灵渠把湘水引入了始安峤南桠子冲的一条河流,靠着这条天然河道的导引,再经人工扩宽整治河床,引湘入漓就基本成功了。这条河道的发现和利用,对于灵渠工程也像打开分水岭一样关键。因此,凿渠的秦朝军民,如果把分水岭南桠子冲引入的漓江上源的这条河流命名为始安水, 同样也就不奇怪了。这就意味着凿开始安峤,接通始安水,灵渠始通,岭南始安,于是,就有了始安县。
   始安县是今桂林市辖许多县的母亲县,临桂、永福、灵川、兴安等都是由始安县析分出来的。一般认为,始安县于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 111)平定南越国后所置。但是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:“零陵郡,汉武元鼎六年置。县十:零陵、营道、始安、夫夷、营浦、都梁、泠道、泉陵、洮阳、钟武。”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所言,汉武帝在元鼎六年(前 111)所置的是零陵郡,并言明零陵郡所辖的十个县的县名,但并未明确包括始安县在内的十个县是否为同一时间(即元鼎六年)所置。因为在零陵郡所属的十个县中,至少有一个零陵县为秦朝时就设置了的:“始皇帝二十六年(前 221),在县境内始置零陵县,属长沙郡。县治设于今县城西南 39 千米处。”始安县到底置于何时?其设置的上限时间,至今无法查到。如果把始安县设置的时间暂定为汉武帝元鼎六年(前 111),始安水与始安峤均在始安县境内,始安水与始安峤得名于秦时灵渠所开凿,那么汉武帝派大军南下沿灵渠进军岭南,平定了南越国,在岭南重建郡县制,他在灵渠所经范围内设置始安县,有岭南始安之意,始安县得名于始安水和始安峤也就名正言顺了。那么,始安水作为漓江的文化源头,也就顺理成章了。否则,漓江上游的那么多条支流,为何只有这一条最先连接灵渠引入湘水的江流被命名为始安水呢?
   始安水见证了岭南地区(今两广一带)历史上多次重大事件。与她名称同时伴生的灵渠,秦朝对岭南的统一;汉武帝派五路大军平南越国,其中“三路、四路以归义侯郑严为戈船将军,归义侯甲为下濑将军……利用灵渠入漓江至苍梧,沿西江而下,直逼番禺”。郦道元在《漓水》注文中引《汉书》所谓“出零陵,下漓水”,指的就是这次历史事件。始安水见证的另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,是郦道元在《漓水》中指出的“建安十六年(211)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合兵小零陵越城迎步骘,即是地也”。这个历史事件,人们比较陌生, 但是也属岭南的重大历史事件,而且就发生在始安水一带地域,所以郦道元在《漓水》这篇极精短的文章里,不惜笔墨专门记述了这次事件。
   这次事件发生的时间:建安十六年,即公元 211 年,“建安”是汉献帝的年号,此时魏、蜀、吴已三分天下,汉献帝已成傀儡。
   事件发生的地点:小零陵。古零陵县为秦朝所置,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,这里西汉时为零陵郡治所。东汉因郡治移于泉陵(今湖南永州市北),已对郡而言,又称小零陵。
   事件相关人物:赖恭,刘表治理荆州时,派为交州(今广州)刺史;步骘,东吴孙权的重臣。
   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:自汉以来,交州(今广州)因地处偏远而难以管制,前交州刺史朱符、张津都因为难以有效控制局势而被迫逃亡或被杀。刘表治理荆州时,岭南属荆州管辖,刘表派赖恭担任交州刺史,吴巨担任苍梧太守,后二人发生矛盾冲突,赖恭在交州无法立足,遂向东吴孙权求援。孙权一看,这正是占据岭南的好时机,当即派他的重要谋臣步骘为交州刺史, 立为武中郎将,统领武射史(善射的武官)千余人南行去接管交州。赖恭得知孙权已派步骘来岭南,便从交州至广信(今梧州)带兵在始安水附近的小零陵迎接步骘,将交州政权交予步骘接掌。步骘到任后,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志,不听从调遣,步骘于是设计将其斩杀,从此威声大振,交趾太守士燮及其兄弟率众前来归附,孙权从此统治了整个岭南。“自孙吴以后,湖广之间事变或生,未有不争始安者。” 我们因此而知郦道元为何在这篇《漓水》短文中不惜笔墨记述这一历史事件。
   郦道元在《水经注·漓水》这篇文章中,送给始安水的首份文化大礼, 是东晋著名文学家庾阐创作的名篇《扬都赋》:“峤水自峤之阳南流注漓,名曰始安水。故庾仲初之赋《扬都》云‘判五岭而分流’者也。”
   庾仲初即庾阐,生卒年月不详,字仲初,颍川鄢陵(今河南鄢陵北) 人。东晋文学家,著有文集 10 卷,已佚。《晋诗》辑存其诗 21 首,《全晋文》对其作品亦有辑录。他一生著述颇丰,众体皆擅。庾阐的《扬都赋》因宰相庾亮赏誉而盛传,被世人看重,相互传抄,曾一度导致都城建康(东晋国都,今南京市)纸贵的场面,集一时之盛。说到“纸贵”,晋朝曾出现过两次“纸贵”的现象。第一次“纸贵”是由西晋的大文学家左思引发, 其构思十年写成的《三都赋》一出,“豪贵之家,竞相传写,洛阳为之纸贵”(《晋书·左思传》)。后人常用“洛阳纸贵”这个典故以称誉风行一时,流传甚广,影响极大的著作。晋朝(西晋)上一次“纸贵”,发生在都城洛阳,第二次“纸贵”发生在东晋都城建康。第一次由左思的《三都赋》引起;第二次由庾阐的《扬都赋》引起,历史上这两次“纸贵”都成为文坛美誉。始安水很幸运,获得了第二次“纸贵”这篇名赋的赞美之词:“判五岭而分流,鼓沱潜而碎沛。”试问:天下有哪几条江河能享受到“纸贵”的盛誉?庾阐在他的《扬都赋》中还有“林蔚八桂之丛”“果则黄柑朱橙”之句,比韩愈“苍苍森八桂”“家自种黄柑”(韩愈《送桂州严大夫》)早了四百多年。庾阐还在晋咸康五年(339)为桂林虞山作碑刻《舜庙序》(《晋书·文苑·庾阐传》)。
   始安水,漓江当之无愧的文化源头!

(责任编辑:李世像)